假期不是活成“佛系”的借口
Final走了,寒假来了。无论是发挥得怎么样,复习期间的紧张焦虑都渐渐被一种强制执行的“淡然”心态取代,江湖人称“佛系”。所谓“佛系”,即使指一种怎么都行、不大走心、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。 有人称赞这种“顺其自然,无欲无争”的达观,但这种“无求”是不是对于现实的逃避和怠惰呢?“佛系”本质上都是个人虚无主义的体现,是社会畸形价值观和消费主义摧残下的必然产物 跟佛教没啥本质联系,只有表象的联系。正如2017年初甚嚣尘上的“丧文化”,其实只是为现实生活挣扎的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调侃,却遭遇了一大批人的“自我高潮”,用否定努力拼搏的积极意义来彰显自己的“遗世独立”。最让人看不懂的就是以标榜自己的“丧”,来给周遭的人传递负能量、宣传“世上无难事、只要肯放弃”的那一小撮人。 于是,社交恐惧、混乱的作息、焦虑情绪,开始“被常态化”,甚至“被合理化”。似乎任何失误都可以用“丧”为理由要求被周遭原谅。而长久以来,多少同学都是带着“佛系”心态应对着自己的升学计划、自己的备考计划。没有明确的备考计划,自己没事也就看一眼单词书、刷两题OG、一碰到不会的就翻答案、错题也不会收集总结,有事忙了更好有了借口可以全部丢下。再后来,备考演变成了:面对再紧张的申请deadline,复习也是看爷兴致;再多的复习材料也是收藏=学会、翻开=看过、单词记不记得更是随缘、词性啊用法啊什么的也没什么重要的、confidentially记得半截猜个意思也可以、extraordinarily想不起来换低级的very也一样;就算学期结束前都没考下来,大不了回国报个补习找个中介…… 请摸着良心想一想,这种不走心的、美其名曰“佛系”的备考到底是真的tranquility(禅学意义上的宁静无争),还是sloth (懒散、动力),或者其实是escapism(逃避主义) 呢?
还记得刚进专业课的时候碰上的一位大三的师兄,九月一开学就疯狂找工作,寒假去了香港一家投行实习,老板非常赏识立刻发了转正offer,要求他三年本科毕业立刻回国上班,师兄收假后,开始疯狂修课、同时备考GMAT,大三暑假第二个学期结束前终于修完了大学四年的所有学分,GMAT考到760,拿下加州某名校的金融工程硕士offer。因为这个offer,老板大手一挥让他工作一年之后直接派往加州分部,让他一边cpt一边上学,工作学业两不落。现在想想,这位师兄仍是商学院的传奇。
寒暑假是让学生和老师放松的时间,更是让真正让那些有计划的考生和普通考生、还有所谓的“佛系”考生拉开差距的时候。每当假期过半,罪恶感从前一半假期的放纵中觉醒,是否也有这么一两个不眠夜有一个声音在质问自己,那些曾经的梦想哪儿去了?而未来的归处又在哪里? 其实世界从不强求你 而把“求”变成“强求”的,只有自己。 拉开和别人的差距,就在这个暑假! 独家机经+高效备考,超乎你想象! 专业老师+贴心助教,全天侯陪伴! 更重要的是,这里有战友!有朋友! 让你暖暖地、酷酷地度过这个寒假!
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 不是你在南半球我在北半球, 而是你在毫无准备的放肆玩耍, 我却已经报了途美智课2017寒假特训营!
|